智能气功——捧气贯顶法
捧气贯顶法是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,是治病健身的基本功。其特点是:
1. 意与气合,以意引气。通过姿式的开合和意念导引的配合,引动内气外放,外气内收,从而畅通人与大自然中混元气的联系。可以敏锐人体感触机能,属智能动功的外混元阶段。
2. 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、聚气之法。通过本功法的锻炼,可以迅速地学会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。
一、意念
本功法是以意引气,练功时意想头顶青天,脚踩大地,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。在作每一动作时,都要把意念沿手所指的方向延伸至天或地的极点,外展或合拢都沿天边而行;揉推和拉气时,意念要放天边上进行。这样广收天空混元之气贯顶,导引至肚脐。再沿足经导引地中的混元气回肚脐。即上接天气。下引地气,把天空、地中和身体里的混元气在肚脐汇合,使人体、天体的混元气沟通,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。
二、姿势要求
(一)预备式
1.两脚并拢,周身中正,两手自然下垂,如立正姿式。目视前方天地交界处,目光回收,两眼轻轻闭合。小指带动,指掌慢慢上翘,成手心向下,指尖向前,与臂成直角。意想手心与地气相接,以肩为轴,两手做前后拉气三次。向前推,手臂与身体的夹角约15度;向后拉至体侧。
2.以小指带动,松腕,转掌心相对。虎口向上,臂放松,与肩等宽从体前向上捧气,至手与脐平,掌心微含,回照肚脐。同时转掌心向下,意想两臂延伸到无限远,在无限远处,两臂(与肚脐同高)向两侧外展至背后。小臂微收,转掌心向内,掌心微含,回照腰部命门穴(对脐处)。而后小臂上提,顺势内收掌腕至两肋旁,掌心向上,用中指端向大包穴(属脾经,在第六、七肋间)贯气。
3.随后两臂向前伸出与肩平,掌臂微收,掌心微含,中指回照眉间印堂穴。同时两腕微微转动,带动十指斜相对,而后转肘外撑,力点在肘,带动两臂向两侧展开。至左右成一字与肩平,小指带动,转掌心向下,连续转掌心向上,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,沿天边向上划弧,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。而后沿头正前方下降至胸前 呈合十手(大臂与身体呈45度,两小臂成一平线,中指尖向上,拇指根对着膻中穴)。
(二)前起侧捧气
1.合十手转指端向前推出,至两臂伸直,高与肩平。逐渐分掌,转掌心向下,立掌外撑(掌指上翘,掌心外突,掌与臂成直角),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,在天边推揉三次。推揉要肩、肘、腕一体,两肩沿上、后、下、前顺序划立圈。推时,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,掌心外突;回收 以肩带动,肘微下垂,掌心内含,意想从天边收回体内。而后立掌外撑,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,以掌带臂沿天边左右水平拉气三次。左右拉开约15度,再合拢至两臂平行。
2.立掌外撑,两臂向两侧展开至左右平肩。立掌外撑,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,在天边推揉三次。推时,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,掌心外突;回收时以肩带动,肘微下垂,掌心内含,意念从天边 收回体内。而后立掌外撑,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,沿天边做上下拉气三次。向上约15度角,向下拉至平肩。
3.松腕转掌心向上,意想两手延伸至天边,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,两臂微曲,腕与肩等宽,掌心微含照向头顶,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。向头顶贯气,两手沿体正前方下降至肚脐。两中指相接,点按肚脐。
4.两手中指平脐向两侧扒开转向身后。至命门穴。两中指点按命门穴,而后沿膀胱经(腿后侧)下至两足。两手沿足外侧抚至趾端并敷于足面(手指、脚趾同方向),两手向下按揉三次。下按时,膝向前跪,身体重心向前移至两手,意想手心通过足心入地;抬起时提膝,臀部向上抬,身体重心移向两足,两手不动,把放出去的意念收回体内。而后,两手稍起,转手心相对,如捧气球,意想把地气从地里拔出,捧在手中。而后,两手分开,转掌心对向两腿内侧沿足三阴经向上导引至肚脐。中指点按,而后分开还原体侧,自然下垂。
(三)侧起前捧气
1.两臂从体侧阴掌(掌心向下)上提,成一字形。立掌外撑,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,沿天边向两侧揉推三次(同前)。而后做水平拉气三次。向前拉约15度,向后成一字。
2.立掌外撑,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,两臂沿天边向体正前方合拢,与肩等宽,两掌在天边进行揉推三次(同前)。而后立拉气三次(同前)。
3.松腕转掌,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,手心微含向头顶,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,向头顶贯气,两手继续下降至印堂穴,转掌心向内,两中指点按。沿眉向两侧分开,向后至玉枕骨(头后印堂相对处)下,两中指点按。而后,两手沿项下至背,两中指点按第三胸椎处。再转回体前,从腋下向后,两手至背后,尽量向上。掌心紧贴身体向下至命门穴,两中指点按。而后两中指沿腰带分开,回归肚脐,两中指点按。
4.两手沿足三阴经(腿内侧)下至两足,两手沿足内侧抚至趾端。两手敷于足面,按揉三次(同前)。拔地中气后,两手分别沿足外侧至足跟,转手心向内,沿膀胱经(腿后侧)上至命门穴,两中指相接点按。沿腰带分开,回归肚脐,两中指点按,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,自然下垂。
(四)侧前起捧气
两手如捧物,虎口向上,两臂与正前方成45度角上举,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,手心微含,照向头顶,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,向头顶贯气。两手沿耳下至两肩前,小臂直立胸前。
(五)回气
1.右掌坐腕向前推出,臂似直非直,松腕,小指带动,将掌心翻转向左,微含。并向左划弧拢气,约90度角时,拇指掐于中指中节正中(中魁穴),其余四指轻轻并拢,继续向左拢气至身后,约180度。由身后回归左胸前,中指点在左侧锁骨下缘中点之气户穴(乳头直上方),向气户穴贯气。
2.左掌坐腕向前推出,重复右手动作,方向相反。
3.拢气后,两小臂在胸前呈十字交叉状,大臂与身体呈45度角。自然呼吸三次,吸气时中指点按气户穴,呼气时微放松。松开掐诀双手,两臂前推,两腕转动,两掌胸前合十。
(六)收式
合十手举至头顶上方,上拔,意想举向天顶。两手分开,转掌心向前,两臂由两侧下落与肩平,逐渐转掌心向上,沿天边向体前合拢,与肩等宽。掌臂微微内收,中指回照印堂穴。而后,两肘回抽,两掌指端指向第六、七肋间,用中指端向大包穴贯气,再向后伸出,向两侧外展。两臂转至两侧时,转掌腕使掌心相对,向体前合拢。两手重叠放在肚脐上(男左手贴肚脐,女相反),静养片刻。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,慢慢睁开双眼。